第七章 恢复规划

发布时间:2019-07-17 10:24
第一节 规划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根据湿地生态系统本身的演替规律,从维护湿地生态结构和功能
的完整性、恢复退化湿地的要求出发,通过适度人工干预,构架生态
系统结构和生物群落,维护湿地生态过程。
二、整体性原则
将湿地作为自然景观的一部分,充分考虑湿地与区域内水源、其
他湿地、临近的陆地以及其他生境的关系,维持和恢复湿地的连续性
和完整性,维护湿地资源的稳定性。
三、目标性原则
根据需恢复湿地的实际现状,确定合适的恢复目标和恢复措施。
对于湿地恢复要明确一套现实的和动态的未来目标,而非对过去生态
系统的简单复制;恢复的系统要实现多重目标,但需至少明确一个主
要目标;恢复措施应以引导式的自然恢复为主,采取适度人力辅助恢
复。
四、优先性原则
在全面调查生态环境现状前提下,应优先恢复生态状况脆弱区;
在湿地恢复选用动植物物种上,应优先选用本地物种,严格筛选和限
制外来物种,防止生态入侵。
70 吉林长白山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13-2018
五、参照性原则
选择合适的参照系统作为湿地恢复评价的标准,一般将同一湿地
区域内同一类型相对未受干扰的湿地作为参照系统,或将相似的、近
邻的一块湿地的特征作为参照标准,以评价湿地恢复的实际效果。
六、美学性原则
在湿地恢复过程中,除了注重恢复和强化湿地生态环境功能的同
时,还应兼顾湿地的美学、科研等价值,按照最大绿色原则和健康原
则,构建湿地的独特性、愉悦性、景观协调性、可观赏性等,实现人
与自然和谐。
第二节 规划目标
对湿地公园内退化湿地的基本特征、退化原因、类型、程度等进
行调查和分析,在科学的湿地恢复理论指导下,确定恢复模式和对策,
并对恢复效果进行客观总结和评价,最大程度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提升区内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第三节 规划对象
恢复对象主要包括水体的恢复和修复以及栖息地(生境)的恢复
和修复两方面。
1 、水系的恢复和修复
主要针对水文条件遭到破坏的退化湿地,通过适当的工程措施对
水体形状、规模、空间布局、水质等进行调整和修复,优化湿地恢复
71 吉林长白山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13-2018
区域内的水资源条件,改善湿地生态系统营养物质的正常输入输出,
为湿地生物群落的恢复和发育提供基础。
2 、栖息地(生境)的恢复和修复
基于湿地公园内生境现状,结合动植物分布情况,改善和营造湿
地植被和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增加湿地生境的异质性和稳定性。栖息
地(生境)恢复规划主要开展的工程有退耕还湿、植被恢复、栖息地
营建等。
3 、湿地植物多样性恢复
主要针对湿地公园内现有水生植物种类单一的现状,在公园内的
河汊、净水区等处,通过开展沉水、浮水、挺水和湿生植物的恢复及
序列重建,完善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第四节 水系恢复规划
一、草本沼泽水系恢复
规划连通湿地公园生态恢复区东南部内临接保育区水体的各个
鱼塘,进行水系连通,之后采取人工辅助自然恢复手段恢复湿地景观。
具体工程措施为破堰、通渠、拆除排水闸、挡水坝人工构筑物,扩大
湿地面积;通过简单的地形营造,形成具有一定高差的微地形,在其
上栽植水生植物及灌丛,以达到融入周边自然环境和生境更新的效
果。工程涉及水域面积 2.28hm
2
,水系连通后面积扩大为 2.36hm
2
72 吉林长白山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13-2018
二、其他水系恢复
针对湿地公园内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和合理利用区等区域内
的水塘,通过地形整理等措施进行水域恢复,并配以不同的湿地植物
来增强湿地系统的自我维持能力。
1 、对宣教展示区和合理利用区现有水塘进行水系疏通,在相邻
的池塘或小水面之间建设水渠,增加其水体连通性和生态稳定性。
2 、针对恢复重建区西南侧水体,通过地形改造、区域滞水等方
式扩大和连通水域面积,恢复自然坡岸形态,工程面积 2.88hm
2
第五节 栖息地(生境)恢复规划
一、退耕还湿、还林
针对恢复重建区西部的围垦农田,实施退耕还湿、还林建设。在
遵循区域地形地貌及土壤质地状况的基础上,宜草则草、宜林则林、
宜水则水,保持湿地的水体连续性和景观异质性方面的和谐协调,为
湿地水禽提供适宜活动的场所。其中:
1 )对恢复重建区西侧几块分散农田进行退耕还湿,根据地形及
湿地基质情况,控制积水区面积,促进湿地植被的自然恢复,工程面
4.41hm
2
2 )对恢复重建区邻近池北大街沿线的连片农田进行退耕还林,
选择当地适生、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种,既能构成沿路良好景观,
又可作为湿地公园与周边环境的天然隔离带。规划退耕还林面积
73 吉林长白山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13-2018
2.71hm
2
,树种可考虑白桦、红松、落叶松、垂柳、榆树等。退耕后
加强林份资源管理,做好生物多样性管护和森林病虫害健康等后续工
作,保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
二、栖息地(生境恢复)
针对湿地公园内不同地段湿地现状和被破坏程度的不同,采取乔
灌草结合等手段措施,主要针对退化灌丛沼泽和私垦农田,恢复灌木
及草滩地湿地生境和森林植被面积共计 14.5hm
2
。其中:
1 )对恢复重建区北部退化灌丛沼泽进行生态恢复。规划采取封
育和人工手段相结合的手段,在水文条件较好地段营造粉枝柳、蒿柳、
细叶沼柳、柳叶绣线菊等湿地灌木,在其余地段则采取封育措施,促
进灌丛沼泽植被恢复,使得群落可以稳定地存续。工程面积 10.56hm
2
2 )对恢复重建区退耕还湿区周边湿地水岸,营造以芦苇、灰脉
苔草等植物为建群种的湿地植被群落,为雁鸭类水禽营造适宜的草滩
地栖息生境。工程面积 2.56hm
2
3 )对恢复重建区南部小块农田开展森林植被恢复建设,以该区
域周边森林植被群落为参照,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重建森
林植被风貌。乔木选取长白落叶松,灌木为油桦、粉枝柳,草本为灰
脉苔草等。工程面积 1.38h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