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发布时间:2019-07-17 10:23
第一节 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
一、湿地公园位于长白山北坡森林 / 沼泽群落交错区,植物多样
性丰富;湿地类型多样,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身之所
湿地公园位处长白山北坡森林—沼泽群落交错区,区内分布有河
流湿地、森林沼泽湿地、灌丛沼泽湿地、草本沼泽湿地等,湿地类型
的多样化,加之种类丰富的森林植物和湿地植物资源,共同构筑了多
样化的栖息地生境,为众多水禽及其他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身之
所。据统计,湿地公园共有高等植物 529 种,隶属于 93 262 属。
其中苔藓植物 10 11 18 种,包括苔纲植物 2 2 3 种、藓纲
植物 8 9 15 种;维管植物 511 种,隶属于 83 科, 252 属。国家
重点保护植物有 6 种,其中Ⅰ级 1 种,Ⅱ级 5 种。湿地公园内共有脊
椎动物 267 种,隶属于 28 70 154 属,其中国家 级重点保护野
生动物多达 27 种。湿地公园的建设对保护本区域物种多样性、开展
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等具有积极意义。
二、湿地公园毗邻城区和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间,是对保
护区生态功能的强化和补充
湿地公园位于池北区东南部,属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公园西南
方向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公园所处区位构成了城区与自然保护区之
36 吉林长白山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13-2018
间的“生态缓冲带”,而湿地公园建设利用本区湿地资源特点、生物
资源、文化资源等发挥保护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科普宣教、科研
监测等多项功能,可以实现对长白山典型湿地的有效保护,是对长白
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的强化和补充。
三、湿地公园内水资源丰沛,是松花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
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位处长白山北麓,临接两个省级饮用水水源
保护区,长白山北坡广袤的森林植被孕育和涵养了松花江上游丰沛的
来水水源,据专家测算,长白山北坡森林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量为
104091.46 × 10
4
m
3
,是松花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区。湿地公园
内日夜流淌、永不封冻的碱水河、汩汩而出的地下泉眼、丰富的冬季
冰雪融水等地表径流,万涓成水,自南而北汇入三道白河,每年径流
量多达 2418 m
3
, 成为松花江的一个重要水源补充 , 具有不可忽视的
的水文学意义。
四、湿地公园内木本、草本泥炭沼泽均有分布,是贡献巨大的碳
湿地公园内拥有较为丰富的泥炭沼泽资源,泥炭层厚度可达
1-2m, 具有重要的碳“汇”功能。如果湿地受到疏干排水、围垦等干
扰破坏,将会导致湿地土壤水分减少,加快沼泽湿地中泥炭或草根层
的分解,增加 CO
2
的净释放量,从而加剧城市温室效应。因此,合理
37 吉林长白山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13-2018
保护和科学利用区域内的泥炭沼泽湿地资源,对于减少池北区区域大
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
一、交通条件便利,区位优势显著
湿地公园位于池北区城市规划区内,东、北、西三面与城市干道
相邻,对外交通可通过公路、铁路及航空方式实现,交通条件十分便
捷,非常利于湿地公园的建设和未来运营。同时,湿地公园毗邻长白
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长白山旅游大区域内,不仅在生态保护、旅游开
发等方面可以得到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参考,还可借助于长白山资源
保护和旅游开发多年来形成的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辐射带动湿地公
园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区域优势极为明显。
二、土地权属明晰,规划面积适宜
湿地公园内土地性质均为国有林地,原属白河林业局经营管理,
经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协调,由湿地公园管理机构行使土地使用
经营权,进行统一管理,确保区域内土地权属无争议。此外,湿地公
园内属池北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在确保湿地公园内湿地生态完整性
和与周边风貌和谐共生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规划及地区自然
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最终确定湿地公园的范围及面积,以保
证区域内湿地植被和林草植被都能得到较好保护。
38 吉林长白山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13-2018
三、与上位规划和相关规划相协调,符合区域总体发展战略
湿地公园在选址、工程建设等方面均以城市建设相关部门的上位
规划为指导,湿地公园建设规划与国土、水利、环保、旅游、城建等
主要相关部门规划进行了良好衔接。在确定湿地公园功能定位时,充
分结合池北区乃至整个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的建设发展思路,在保护湿
地生态环境的原则思路基础上,合理兼顾和发展其他功能,以符合和
满足区域总体发展战略。
第三节 建设湿地公园的管理条件
一、湿地公园经营机构明确,权职明晰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同意成立长白山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
管理局,作为湿地公园管理、维护、保护和投资的主体,全权负责国
家湿地公园各项事业的有序展开,行使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土
地使用经营、招商引资等权利,切实有序地保护与利用湿地资源,实
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二、湿地公园管理软、硬实力建设具备良好基础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 2005 年成立,虽然机构成立历时不算
太长,但是长白山地区开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历史悠久,
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白河林业局等单位机构在生态环境治
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森林资源管护等方面都具有非常丰富的经
验。在专业技术队伍和设施配备等方面也拥有一定的优势和良好的基
39 吉林长白山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13-2018
础。湿地公园建成后,可借助当地丰富的经验资源、人力资源、设施
设备等条件,为湿地公园的管理和运营奠定良好基础。
三、相关利益主体无争议
国家湿地公园采取政府主导、部门支持、法律护航的形式,经
长白山管委会协调,公园建设与各相关部门权责明确,与投资主体利
益明确,各主体之间没有利益冲突与矛盾。目前,长白山保护开发区
管委会已经同白河林业局签订了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协议,为将来湿地
公园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节 湿地公园发展的 SWOT 分析
一、优势
1 、长白山区优越的自然本底条件,可为湿地公园开展湿地和生物
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工作提供了依托
湿地公园位处我国长白山区,是我国长江以北降水量最多的地
区,稳定的森林植被所具有的巨大的水源涵养作用 , 对于维系碱水河
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为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开展提
供了基础了便利条件。长白山区有着绵延不断的茫茫林海、亚洲东部
对典型的、保存最完好的温带山地生态系统,是湿地公园可以依托的
优越的自然条件,可以更好地恢复湿地生境和营造湿地生境,构造连
续的栖息地环境,从而有利于湿地公园内动物的繁衍生息及迁栖活动
范围的扩大化。
40 吉林长白山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13-2018
2 、目前长白山地区正处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期,为集中力量开
展湿地保护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自管委会成立以来,全面加大生态保护投入力度,积极完善保护
手段和保护措施,先后实施松花江大峡谷综合整治、植被恢复工程、
饮用水源地污染治理等重大生态保护项目,启动了国家一期、二期自
然保护区建设,对长白山景区实行封闭式管理,长白山实现连续 52
年无重大森林火灾,长白山生态保护等各项事业取得了跨跃式的发展
和进步。
近年来,湿地保护事业得到了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的高度重
视,将碱水河湿地生态恢复作为工作重点,准备斥巨资先期开展湿地
景观营造工程,这些有利举措对湿地公园内植被生态的恢复奠定了良
好的基础。
二、劣势
1 、湿地公园位于城市建成区之内,面临较为严重的人为胁迫压
人为活动是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目前湿地公园内出现一些面
积不等的木耳养殖场,临时性的开垦和占用湿地,对于湿地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造成了威胁;部分地段由于被开辟为农田,种植玉米等作物,
增加了湿地水分排干的速率;此外散乱分布的部分水场养殖池,造成
了浅层地下水的蒸腾和流失,割裂了湿地自然水文联系。这些生产性
人为活动,对区内湿地资源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如不能及时消除,
41 吉林长白山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13-2018
并开展土地整理和生态恢复,对于未来湿地公园的建设将会产生不利
的影响。
2 、规划区内湿地水域面积较小,加大了生物物种的栖息地保护
的难度
目前碱水河湿地部分生境的面积较小,保育区内沼泽湿地连续
水面的面积仅有数公顷,对于水獭、鸳鸯等重点保护物种的保护颇为
不利;鱼塘等水产养殖池与湿地主体缺乏水文联系,不利于湿地水文
交换过程和水体自净能力的提升。
三、机遇
1 、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伟大构想以
及中央和各级政府对生态保护与湿地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湿地公
园建设提供了发展环境和制度保障
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
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战略地位的提升让人振奋,
必将为增进人民福祉注入更大力量,也为林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党
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湿地
保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推动科
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建设十分重视, 2003 9
月,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 2002-2030 年)》,作为
我国湿地保护长期规划和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我国湿地保护的近期、
42 吉林长白山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13-2018
中远期目标。 2011 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提出做好湿地保护工作。为进一步改善
全国湿地生态状况,国家林业局牵头组织 10 各部委局编制了《全国
湿地保护工程 十二五 实施规划》,并与 2012 12 月经国务院批准
实施。规划重点针对国际及国家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
实施保护和恢复工程,同时加大科研、宣传、管理、培训能力建设,
开展湿地资源合理利用示范,加大对湿地保护的资金扶持力度。在党
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湿地
保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推动科
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正当其时。
2 、规划湿地公园建设顺势应时,是落实吉林省湿地保护的积极
举措
近几年,吉林省加强了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建设,抢救性地建立了
一批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截止 2012 年年底,吉林省已建立湿地
保护区 18 个,其中,国家级湿地保护区 10 个,省级湿地保护区 5 个,
保护小区 3 个。建立湿地公园 12 个,其中有 10 个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试点)。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建立,使吉林省 35% 的天然湿地
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使大量湿地动植物的栖息环境得到了有效恢复,
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有了较大恢复和增长。
为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吉林省湿地保护工作任务,吉林省委、省政
府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精神为指导,在
国家林业局的领导下,先后出台了《吉林省湿地保护条例》和《吉林
43 吉林长白山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13-2018
省湿地保护规划》,从湿地保护、修复、合理利用和能力建设等方面
明确了吉林省湿地保护的重点任务,保证吉林省湿地保护工作的顺利
开展。根据《吉林省湿地保护条例》的要求,从 2013 年开始,建立
和实行“重要湿地生态补水长效机制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在重要
区域先行开展试点,待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在全省推开。各级政府
重视湿地保护建设,并以资金扶持、政策扶持等方式鼓励和推进多种
湿地保护形式的开展,不仅为湿地公园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和坚实的制度保障。
3 、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湿地公园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吉林省政府高度重视长白山保护和开发,以“建设世界名山、打
造文化名城、繁荣带动周边、服务全省发展”为目标,在推进“长白
山旅游名镇”的创建过程中,对长白山不同区域资源进行整合,合理
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
境建设,为湿地公园的营建创造良好的氛围和基础。此外,池北区作
为长白山的重要门户,长白山旅游的重要驿站,其生态环境的好坏对
游客的影响越发明显,同时,池北区“休闲慢城”城市主题的打造,
也对其生态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湿地公园的建设恰好体现了
“人”与“环境”共生的发展理念,对于池北区乃至整个长白山区域
的综合发展起到极大的服务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湿地公园提供了难
得的发展机遇。
4 、长白山区域内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为其成为长白山地区
湿地保护、恢复及湿地科普宣教的典型代表提供了发展机遇
44 吉林长白山碱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13-2018
湿地公园是长白山地区第一个专注于 湿地 内容而建立的国家
级湿地公园,园区内设置的所有工程和项目均围绕湿地保护和恢复这
一主题展开,以科普宣教、科研监测为建设和发展。因此,湿地公园
的建设和良好发展将为展示长白山区域湿地资源的科学、有效、综合
利用提供范例,进而提升湿地公园在区域内的竞争优势,获取有力的
竞争地位。
四、挑战
1 、如何做好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的平衡
湿地公园建成之后,进入湿地的人口可能增加,湿地环境遭到干
扰的风险加大,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与建设初衷相悖。因此,如何
处理好湿地生态保护与湿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关系,达到可协调的平
衡,是湿地公园管理机构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 、广开源头,保障湿地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和健康发展
湿地公园的建设资金来源除了依靠地方财政投入以及积极申报
国家湿地保护专项工程资金外,还应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如
何吸引和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生态环境工程项目中,是未来湿地公园建
设面临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