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第十四章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发布时间:2011-01-22 00:00


1 现状生态环境总体评价
总体上看,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所在区域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达62.86%,是吉林省乃至全国生态环境优良区域。自我国加强森林保护,规范森林采伐后,自然保护区周边森林滥采滥伐得到了有效控制,局部光秃地区已长满次生林,区域生态环境发展态势良好。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没有工矿企业和居民,基本属于原生生态系统,其生态环境没有受到破坏和污染,地表除有极少的道路和建筑用地外,绝大部分被林草植被、湿地和水域所覆盖,区内水质清澈,空气清新。
区域主要旅游道路都是硬化路面,基本上没有扬尘产生,只有旅游车辆有轻微的噪声和尾气污染。保护区内现有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游客携带的食品包装物以及区内现有的几家服务单位的生活垃圾,现在正在规范处理,对保护区的总体环境影响将会不断变小。
除旅游活动外,区域内的生产活动主要包括人参种植、林木采伐、林下采摘养殖等,人参种植基本上依托林木采伐后的空地,林木采伐也基本实现了轮作制度。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可控制范围以内。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三坡旅游中心城区现状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大,垃圾到处乱堆、污水乱排放现象严重。随着长白山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服务基地生态环境问题将会对长白山旅游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随着长白山旅游业的发展和对长白山保护的加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有四方面:一是三坡旅游服务基地的生态环境改良与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城镇形象;二是加强旅游景区、景点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强对旅游行为的控制,减轻旅游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三是散布在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内的从事林业生产、人参种植等活动的少数居民点对局部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规范他们的生产生活活动或根据需要采取生态移民策略,以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四是加强区域内珍稀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保护长白山物种。
2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1 规划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预防是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防治结合是实现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环境的有力措施;综合治理是实现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保障。
◆区域协调原则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整体区域生态环境优良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还取决于周边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因此,需要坚持区域协调原则,促进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原则
要贯彻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深刻认识到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利用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两者同样重要,两者需要共同发展。
◆统筹安排原则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环境保护是项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工程,需要统筹安排、综合考虑,有主次之分、先后之分,因此需要坚持统筹安排原则,才能实现保护目标。
2.2 规划目标
规划期末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受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区域珍稀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呈良性发展态势。
主题功能区、旅游景区、景点生态环境得到综合治理、切实保护,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各项建设活动、旅游活动得到有效规范;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类标准;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B类标准。
旅游服务基地(中心城区)废气、废水、废渣、垃圾得到综合处理,各类污染区域得到综合治理,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在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以内;地表水控制在国家一类标准;环境噪声控制在40分贝以下,交通噪声控制在50分贝以下;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区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珍稀资源得到全面保护,环境敏感地带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基本完成,长白山物种基因库的科研研究价值得到有效利用。
2.3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与总体策略
2.3.1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
◆ 旅游服务基地
池北区:美人松林生态环境保护,二道白河河段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城市废气、废水、废渣及垃圾排放处理与综合治理。
池西区:南黄泥河河段治理,城区中部植被恢复与保护,城区废气、废水、废渣及垃圾排放处理与综合治理。
池南区:城区两侧植被恢复,江心岛生态环境保护,城区废气、废水、废渣及垃圾排放处理与综合治理。
◆ 旅游景区、景点,主题功能区
规范这些区域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拆除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建筑,加快对受损生态环境的修复,规范引导景区、景点、主题功能区的建设。
◆自然保护区
水系治理与保护,沿路生态环境治理,局部受损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长白山的珍稀动物资源、珍惜植物资源、珍惜人文资源和珍惜景观资源保护等。
2.3.2 总体策略
◆ 生态化发展策略
实行生态化发展策略是实现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模式与突破口,符合长白山及周边区域的发展需求,与吉林省生态省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相一致,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结合点。主要策略有建设生态城市(旅游服务基地),建设生态化交通网络,旅游景区、景点、主题功能区容量控制,区域资源的保护与生态化利用等。
◆ 分类保护策略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环境保护要根据保护级别与保护内容的不同实行分类保护策略,通过分类策略的实施,明确不同管理主体的职责和工作重点,保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 重点保护策略
由于长白山生态环境的优劣具有多样性特征,因此需要针对长白山生态系统发展中存在的和可能出现问题的区域加以重点保护,例如需要加强七个环境控制带、二十一处资源保护地的保护,通过重点保护策略的实施,实现长白山生态系统保护目标。
◆ 准入制策略
为加强长白山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对规划范围内的项目进入实施准入制度,凡是不符合管理规定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准进入规划范围内进行建设,符合规定的项目经环评通过后方可进入规划范围内建设。
3 规划实施措施
3.1 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
生态环境监测是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因此,需要定期监测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旅游服务基地、主题功能区、景区景点、道路交通、珍稀资源保护地与环境敏感地等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资料。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基本手段,对于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采用保护有限的策略,保护好已存的原生生态环境,使其免遭污染和破坏,保护的核心内容是保持现状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控制开发建设的规模与强度,以适应生态环境的容量及承受能力。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和生态环境已经遭受破坏的地区,重在生态恢复与建设,同时在建设中保护。
3.2 加强规划编制与管理,制定具体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规划加以指导,本规划涉及的需要生态环境保护的类型较多,急需编制下位规划给予具体落实。主要包括编制三个旅游服务基地总体规划保护旅游服务基地生态环境,编制主题功能区和景区规划保护景区和主题功能区生态环境,编制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编制保护地、保护带规划保护珍稀资源地与环境敏感区生态环境等。同时,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确保环境保护措施得以实施。通过具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3.3 加强资金资助与人才引进、培养,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撑
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为区域发展提供优越的生态环境支撑,同时,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也需要大批的资金资助和专门的人才。因此,长白山保护开发区要加大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拿出每年地区生产总值的3%—6%为保护生态环境之用。同时要加强引进、培养,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支撑。
3.4 加强人文环境建设,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环境保护是项系统工程,需要公众参与,包括原住民、游客、当地管理人员等。因此,需要加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建设,包括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惩罚制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在道旁、旅游景区景点设立保护生态环境警示牌等措施。通过人文环境建设,培养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确保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态环境得到良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