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特色与重点规划

发布时间:2016-03-11 00:00

 第二十二条 池北区绿道系统规划

池北区绿道系统是依托如二道白河、道路系统等线性要素将区内主要公园、专类公园、社区、街旁绿地和其他绿地串联起来,形成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结合的、通畅的景观版块回廊,使区内各个公园绿地的生态效益、游憩效益和文化效益得以更好的发挥。

绿道系统不仅促进了区内景观生态系统内部的有效循环,将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完美结合的有效载体,还成为当地居民户外休闲、娱乐、交往空间和向外来游客展示长白山景观风采的舞台。

1、绿道功能分类

池北区绿道系统主要分为一级绿道与二级绿道,由三种类型构成:二道白河滨水观光绿道、生态氧吧康体休闲绿道、池北商业游憩绿道。

2、相关配套设施

针对池北区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的不同,导致不同区位环境下的绿地功能特色、服务对象也有所差异,以人步行的疲劳周期为依据,依托绿道沿线公园、公共服务设施等,将绿道配套服务节点分为重点服务节点(间隔500m)和辅助服务节点(间隔300m)。

重点服务节点:咨询服务点、交通标示、自行车服务、休息设施、厕所、零售点、简单的餐饮服务及简单的体育设施等;辅助服务节点:休息设施、厕所、交通标示等。

第二十三条 美人松自然保护区规划

由于美人松自然保护区位于重要交通干道之中,且美人松路穿区而过,因此保护区与该道路的边界将成为美人松自然保护区的形象保护边界(宽度不宜小于7m)。即要开发池北区的形象功能,又要重点保护美人松自然保护区的完整。

依据美人松自然保护区开发现状,保留已有林下空间,因地制宜、科学细化空间功能,如:观赏区、科教区、运动体验区、负离子森林氧吧区等。

为更好的保护和运营,并提供差异性服务,利用山林凹角及靠近商业区的用地条件,可适度开拓林下空间,增加保护区综合管理和服务设施等。

第二十四条 湿地保护区规划

将湿地分为核心区和缓冲区。核心区为严格保护的区域;缓冲区是指可开展静态观赏活动的区域。其中,核心区由植物塘、河道、鱼塘等共同组成。将碱水河与湿地进行联通,碱水河上游设立水闸,控制碱水河与湿地之间的水量平衡,通过水闸的控制使约50%的碱水河水进入湿地,随后再重新汇入碱水河下游,净化湿地。将湿地植物塘进行联通,通过种植芦苇、菖蒲、茭白等湿地植物达到水质净化,减少水中氮磷及固体悬浮物,同时美化景观。

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科学适度的在湿地外围缓冲区域,开展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为主要内容的休闲游览活动,适宜安排适度的游憩设施,避免游览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尽量减轻建筑、道路等人为因素对湿地的不良影响,提倡在湿地核心区、缓冲区与外围周边地区增加植被缓冲地带(保护边界不宜小于10m),为更多的生物提供生息的空间,充分发挥湿地的综合效益。

在湿地生态系统敏感度较低的区域,设置管理服务区,尽量减少对湿地整体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并且为科研人员提供研究场所。

合理设置游览路线,为摄影爱好者提供最佳拍摄角度;加强游人的安全保护工作。

第二十五条 河道治理与开发

1、池北区河道绿线控制

二道白河是贯穿城区的最主要河流,也是长白山保护区二级资源。规划在二道白河两岸增加绿化,并与美人松林有机结合,形成独具池北区特色自然休闲景观带;碱水河从城区东部边缘穿过,城区扩展方向为东面,它将会成为游客途经池北区的重要生态景观带。

依据《城市水系规划规范》,按照水体保护要求和滨水区功能划分,确定滨水绿化控制线。确定预留生态联通廊道,宽度不应小于60m,一般应达到100m。滨河绿化控制线与水域控制线的距离宜大于4m,保证滨水绿化控制线范围内的绿化有充足的公共性和连续性。

2、滨河重点区域(G14-04带状公园)设计原则

充分考虑地形条件和周边的用地布局,使水、岸和建筑相互呼应,以便营造良好的滨河景观带;分析水岸的建筑天际轮廓线的影响,滨水绿化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透景线,营造富有视觉层次感的景观;考虑人体舒适步行距离,适当设置滨水栈道线路,使人能休闲的漫步在滨河景观带中;满足生态平衡的前提下,适当开发休闲活动空间和连续性的景观节点,丰富滨河空间;为使绿地系统的生态绿廊更加整体,要充分利用与相邻绿地的生态联系廊道;并在空间使用上考虑衔接。

第二十六条 门户节点设计

1、北部门户节点概念设计——以“十六峰”为主题

位置:位于池北区中心城区东北角,重要的园林景观道路池北大街北侧,是延吉方向游客前来长白山旅游的必经之路,其门户效应至关重要。

设计原则:在现有主题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增加绿化层次感,并丰富活动和休憩空间,使之门户造型更加具有吸引力,使游客能够停留并拍照留念。“十六峰”景墙可根据地形和景观进行空间围合。景墙内容进行丰富,使其即具有标识性,又有趣味性。

2、西部门户节点概念设计——以海洋与火山为主题

位置:位于池北区中心城区西侧,美人松路北侧,是由池西区进入池北区的必经之路。

主题理念:在亿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地壳上升,海水退出,地表露出水面,长白山经历了4次火山爆发和冰川的雕塑,在地表构成了火山锥体地貌景观。

3、南部门户节点概念设计——以“三民族”文化融合为主题

位置:位于池北区南段,池北大街西侧,是通往长白山北部山门的重要通道。

主题理念:长白山区是满族的发祥地,使得保护区附近的一些居民仍还沿袭着满族的风俗习惯;也是朝鲜族人民的聚集地,旅游沿线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朝鲜族村屯分布,该门户以展现中华民族大融合为遵旨,以历史景墙或雕塑形式为展现手段,展现满、汉和朝鲜民族的大融合。